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组织发展

健康列车开进大凉山

时间:2024-12-25 文章来源:七一网 作者:佚名

  

  

  2024年10月21日一早,一列由7节车厢组成的绿皮火车从成都平原缓缓驶出,向地处山区、医疗条件有限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尼波镇进发。

  这列绿皮火车上,载有40多名医护人员和众多专业医疗设备,在为期3天的活动中,他们将为当地群众提供免费体检、义诊、中医理疗、科普宣教等健康服务,并对基层医务人员开展帮教培训。

  近年来,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铁成都局”)与成都大学附属医院等单位合作,在成昆铁路组织开行健康列车,将中心城市优质医疗资源、健康教育资源带进大凉山。

  截至目前,健康列车在大凉山共计开行6趟次,其中尼波站5趟次、普雄站1趟次,服务沿线群众超1.8万人次。

  一辆健康列车,如何成为改善山区医疗条件的支点?

  精准诊断病情,组织上门回访

  群山环抱着小镇,雾气在红瓦黄墙的民居间流转。健康列车停靠尼波站,随着体检的乡亲到达,现场变得热闹起来。进入列车前,他们已在镇卫生院分诊,确定了体检项目,在车厢前台录入身份信息,打印生成表格后,就可以开始正式检查。

  第一个上车的是53岁的马海阿呷。“先去看看心脏情况。”成都大学附属医院体检中心主任曾红莲搀扶着她,径直往车厢深处走去。

  3年前,马海阿呷就登上过健康列车。当时她被确诊为风湿性心脏病,当地医院没有手术条件,健康列车医疗团队为她对接手术、减免部分费用。大家一直惦记着她的恢复情况。

  彩超室早已被空调烘暖,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冯坤操作设备,仔细盯着屏幕上的心脏图像。“瓣膜开合与血流速度正常,恢复得不错。”他叮嘱马海阿呷和其家人,“记得按时吃药,每年复查。”

  车厢过道狭窄,排队的老乡耐心有序等待,列车员和医护人员往返奔忙着,确保人人身边有指引。

  询问病史、全面检查、精准诊断、提供药品……流程环环相扣。“把看过诊的患者情况记录好,方便以后分析数据。”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健康列车护士长樊春挨个诊室提醒。

  上午的体检结束,曾红莲顾不上休息,又背上药箱出门,赶去见一个“老朋友”。村民吉约沙果早在门前等候。一见曾红莲来了,他杵着拐杖努力从轮椅上站起来。

  因脑出血导致半身不遂,吉约沙果曾长期卧床,连坐起来都很困难。曾红莲和医疗团队专门为他制订康复计划,如今已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药箱里是带给吉约沙果的药品,够一年的用量。进屋放好,曾红莲又蹲下来为他检查肢体,两人既聊病情也谈家常。

  “在大山里,有不少人下不了床、走不到列车前。”曾红莲说,上车体检和下乡问诊都不可或缺。卫生院提前收集危重和疑难杂症患者信息,健康列车到达后,医护人员便分组入户诊疗,还帮助他们对接成都相关医院的资源。

  蜿蜒山路上,医生们越走越快。“今天还能多走几户。”曾红莲给大家鼓劲,“列车停留的时间不长,一定要尽可能帮助更多人。”

  增加专业设备,壮大医疗团队

  顺着老乡们的体检路线看去,原本的卧铺包房被改造成大小不一的诊室,彩色多普勒超声、全自动生化仪等设备配置齐全。一间间看过,车中开设有10多个科室,能够对老乡进行全面体检。

  列车末尾,CT检查室崭新明亮,是“人气”最高的区域。不少老乡没体验过专业的CT检查,等候时纷纷好奇地向内张望。虽然身处列车中,但他们更像走进了移动的医院。

  然而,当初把医院搬进列车,并非易事。

  按诊疗项目需求改造车厢,经历了数次画图、讨论。国铁成都局社保部副主任李莉回忆,车厢初期改造并不完美,列车一开动,有些大件设备就摇晃起来,“担心精密零件损坏,工作人员索性挤在诊室,一路搂着设备”。

  生产技术日新月异,2022年,健康列车加装了CT设备。“从医疗设备到车辆制造,厂商带上新技术,现场办公找思路。”李莉介绍,“我们使用的部件锁定装置和减震器,都是依照铁路情况量身定制的。”

  在尼波中心卫生院内,会议室成为专家义诊的场地。“给你开些促进肠胃动力的药,症状很快就能得到缓解。”来自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消化内科的医生郑玥正为老乡问诊。

  郑玥对面,来自同一家医院的心血管科专家身边已排起长队,既有老乡看病,也有当地医生求教。隔壁中医馆里,中医药专家的理疗服务也很受欢迎。尽管平日工作繁忙,但一接到参与健康列车的任务,医生们都会全身心投入。

  “健康列车的队伍一直在壮大。”眼前的热闹景象,让李莉有些感慨。

  健康列车上线之初,国铁成都局与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担当主力,为山区铁路职工提供健康服务。

  2021年,服务范围扩大到沿线群众,医疗团队的责任更重。国铁成都局与四川省、重庆市两地卫生健康委员会签订《“健康中国川渝号”系列健康列车三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整合医疗资源。

  科普健康知识,开展业务培训

  “我想给孩子做个先天性心脏病的筛查。”怀抱7个月大的女儿,村民曲木尔西走进冯坤的诊室。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筛查,是冯坤在尼波镇最关心的事。“大城市里,这种筛查是新生儿必做的,但在凉山还没有普及。”他说,先天性心脏病治愈的可能性很高,尽早发现,或许就能改变患儿的一生。

  2021年,冯坤在健康列车上为喜德县尼波镇中心小学校的全体学生进行了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孩子们在车上排起长龙,他一刻不停,从早忙到晚,当时发现的患儿绝大部分已接受手术。“进行一次检查,就种下一颗种子,帮助人们树立健康意识。”冯坤说。

  从襁褓婴儿到耄耋老人,健康列车上的体检人群涵盖了几乎所有年龄段。樊春感受到了当地群众观念的变化,“最初组织体检要靠大喇叭吆喝,现在都主动打听列车啥时候前来”。诊疗之余,健康列车还会以情景剧等形式向群众科普健康知识。

  在尼波中心卫生院会议室,患者稍少时,当地医生赶忙掏出笔记本,向专家请教病例。

  “乡亲们盼着健康列车,我们更是如此。”尼波中心卫生院副院长沈巫力说。每次来时,健康列车医疗团队都会对卫生院的医生们开展业务技能培训,从理论教学到现场问诊,再到药品配备、特色科室建设,卫生院的医生们也在不断成长。

  沈巫力坦言,卫生院底子薄弱,以往遇上不太常见的病症便难以处理。成都来的医生与卫生院结对子,他一口气找了好几位老师。交流中,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不断增进,如今,需要请教的问题越来越少。

  列车外,成都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大四学生袁祥也有自己的任务。

  瞅准体检人群中的青年,他快步上前,不一会儿,便帮青年注册好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公众号上的“互联网医院”账号。“点击线上问诊,简单描述症状,就有人给你答疑解惑。”袁祥耐心讲解。如今,一部手机就能为一家人连通家庭医生。

  跟随健康列车,不少医学生作为志愿者走进大凉山。袁祥一边学习一边思考,更意识到肩上的使命,“要快点成长,到患者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

  有人被治愈,有人在成长,健康意识萌发扎根,健康列车的轨迹串联起这些变化。远远望去,绿色的车厢与满山林木浑然一体,健康列车早已变成大凉山的一部分。

  (摘自《人民日报》)

  

  


原文链接:https://www.12371.gov.cn/Item/664509.aspx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